安庆杰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密度的活塞冷却喷嘴各类控制阀等重要发动机零部件专业制造商
04月
11
中国汽车销量可达4000万辆 或带来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13.04.11 浏览次数:

车企老大的乐观预测并不过分,4000万辆的规模实现并非难事。然而,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汽车市场的发展不得不面对其自身带来的种种社会负面影响。

“未来中国汽车销量可达4000万辆”。近日,在以开放和融合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汽车分论坛上,国内众多车企的大佬们,均乐观地给出了未来中国新车销售的峰值量。

其中,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给出了3000万-3500万辆的预测,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年销量可达到3500万-4000万辆,而北京现代常务副总李峰和广汽本田常务副总姚一鸣都支持徐和谊的观点,认为年销量将有望达到4000万辆。

对于身处微增长的中国车市来说,这些大佬们乐观的情绪,就如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甜泉水,让外界对中国车市未来信心百倍。

这些车企老大们的大胆预测背后,无非是以下几点支撑:首先是我国经济将维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按照政府提出的倍增计划,我国到2020年GDP的增速将维持在7%。从国际上的经验看,GDP的增速与汽车工业的增速基本重合,这就意味着,未来8年中国车市可以维持着同样的速度增长。再者,中国未来千人保有量。目前国内千人保有量依旧大大低于成熟市场,在大规模城镇化的基础上,市场深度将不断得到延伸,这也为新车销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似乎市场的走势,也正印证这样乐观的预测。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今年乘用车的销量似乎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其中,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狭义乘用车的同比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增长19.1%和16.5%,说明产能和市场均在高速增长。而一季度,如果按照实际产销量统计,一季度占汽车产销量2/3的国产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4.3%。

其实,如果只按照经济规律,以及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说,车企老大的乐观预测并不过分,4000万辆的规模实现并非难事。然而,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汽车市场的发展不得不面对其自身带来的种种社会负面影响。在这些的前提下,必须考虑非经济因素外的客观环境,也就是社会的承载能力。

可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市场不缺购买力,而是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石油供应等问题影响。

有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汽车普及率虽为21.5%,其中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普及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但是,回头看看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说明,现有的保有量已经基本达到了交通所能承载的数量级别。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城市还能通过持续的扩建解决问题吗?

伴随着交通拥堵出现的便是限购,如今,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由于城市交通过于拥堵,均已经实现了限购,以控制机动车高速增长。并且,其他二线城市的跟进声音此起彼伏,天津、深圳均传出要实施限购的政策。

毫无疑问,按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购买力让其拥有美好的未来。但是,政策的调控能量巨大,以广州为例,限购政策将新车市场的规模从一年约24万辆硬生生拉至12万辆。做个设想,在交通拥堵持续的状况下,限购令或者其他限制政策下,市场是否依旧维持这样的高速发展?

其次,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发达的京津翼、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连续大范围出现了灰霾天气。汽车尾气排放虽然不是主要元凶,但也是灰霾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石油供应也将成为一大问题,去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50%,巨大的汽车保有给能源供应带来极大的挑战。

不管是3000万辆,3500万辆,还是4000万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这个数量级别能达到,但在其他客观条件的束缚下,或许悲观一点不为过。